咨询研究

新宏业食品2023-2028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2024-03-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原标题:2023-2028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将生活垃圾在高温下燃烧,使生活垃圾中的可燃废物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生的余热用于发电,产生的废气、灰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垃圾围城”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垃圾焚烧发电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

  2021 年 2 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等。

  2021 年 8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 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鼓励地方建立完善的农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收、储新宏业食品、运、处理”体系,通过前端支新宏业食品持,疏导建设运行成本,发挥生物质发电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益。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逐步推动形成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化运营模式。

  安排垃圾焚烧发电竞争配置项目补贴资金两亿元。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到 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提升至 60%。到2030 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达到 6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垃圾处理在内的节能环保行业位居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2021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明确 2025 年焚烧产能需达 80 万吨/日(十三五为 58 万吨),2020 至 2025 年行业将保持 4%的复合增速。2022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已达 110.94 万吨/日,已超过 80 万吨新宏业食品/日的目标值。

  随着在建项目的不断投运,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基本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需求。

  1)农村地区受收运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无害化处理率较低,在政策推动下,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有望进一步完善,潜在市场空间或释放;

  2)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关联较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诞生新的产能需求;

  3)结合自身现金流优势及资源禀赋,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探索新能源业务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垃圾焚烧发电板块以运营类资产为主,是标准的“现金牛”业务,随着可再生能源补贴入库加速,现金流优势日益凸显,为相关企业新业务的探索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目前固废上市公司新业务转型,主要围绕新能源项目运营、新能源材料生产及回收进行展开。对于大多数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若在新领域实现突破和发展,除充分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及资源禀赋外,合适的项目合作方也十分重要。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格局向好。自 2004 年 3 月建设部发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开始,行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政府特许经营为主的经营模式。即政府按照有关法新宏业食品律法规,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者或者经营者,授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期在 25-30 年之间,在特许经营期限内,建设方在特许经营权范围内运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收取垃圾处理费,同时享受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获得政府处理费补贴等权益。

  行业在经历过去几年低价中标、恶性竞争的洗刷,盈利能力较差、实力较弱的产能已经逐渐被淘汰出局。同时由于通过低价中标获取的项目会拉低运营企业的盈利水平,行业公司通过低价竞标去获取项目的意愿已经淡化,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处理费水平逐渐回归理性。随着行业竞争强度下降,处理费水平的回升有助于焚烧发电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盈利模式清晰,但近两年行业内出现国补退坡,对体量较大的头部企业影响较小,而对于在手项目较少、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影响较大。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产业链上游垃圾焚烧设备和中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程设计建造对产业链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技术相对成熟,市占率高。垃圾焚烧炉是核心设备,其中 90%的焚烧炉都采用机械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般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从商业模式可看出行业具有天然的重资产属性。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下游主要集中在运营成本与收入,其中运营收入部分为项目重要的部分,尽管国补退坡对垃圾焚烧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但利润增厚缓解了国补退坡的冲击。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以 BOT 和 PPP 模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延伸出 DBO、EPC+O 等模式新宏业食品,其中 BOT 特许经营模式最为常见。地方政府指派环保平台与社会资本方组建 SPV 公司,共同投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自有资金量占比约为 30%,剩余 70%则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一般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左右。

  由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额较高,项目前期占用资金量较大,对社会资本方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收入主要来自发电收入(占比约 65%-75%)和垃圾处置费(占比约 25%-35%),从回款能力上看,国补回款较慢,一般项目运营 2—3 年后,可申请进入目录。垃圾处理费因地区经济水平不同而有所区别,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回款较慢,也对项目的现金流产生巨大的压力。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客户主要为当地政府部门和电网企业,具有收益稳定、收益期长等特点。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口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回流,行业发展逐步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广大中西部地区辐射发展的区域格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运营后的垃圾接收量及处理量较为稳定。

  图表:2023-2028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需求情况预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

网站地图